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

翻譯:《Economist》〈Ma the Bumbler〉

原文出處:http://www.economist.com/news/asia/21566657-former-heart-throb-loses-his-shine-ma-bumbler


台灣政治
顢頇的馬英九
昔日的萬人迷失去了他的魅力
二○一二年十一月十七號│台北│來自印刷版本

  當馬英九首次在2008年當選為總統時,台灣人民殷切期盼台灣能夠因此而開啟經濟新章──馬英九承諾與大陸達成突破性協議,來幫助台灣解決經濟逐漸邊緣化的問題。當時,馬英九的形象是個能夠超脫於他所屬的國民黨中任人唯親和黨派內鬥的清新政治家,亦與正因貪汙而坐牢、作風激烈、擁護獨派的前總統陳水扁形成鮮明對比。
  五年之後,雖然順利在十個月前連任,很多事情卻不復以往,尤其是大眾對馬英九的滿意程度──根據TVBS的民調,已經下滑至13%的新低。顯然,全國都同意一件事:馬英九猶豫且顢頇。
  一般大眾並沒有感到他們的生活改善。十年來薪資停滯不前。包含自由貿易協定在內,兩岸越趨開放的關係所帶來最顯而易見的衝擊,是預期大量中國資金流入所引發的房地產炒作。位於首都台北邊緣的前工業區中的住宅,現在價錢高達年均薪資$15,40040倍。位於貧窮線下的家庭數目遽增。勞權人士紛紛在總統府前扔雞蛋。
  由於出口佔了國民生產毛額的70%,所以台灣部分的問題可以歸因於世界富國經濟的慘澹狀況,但馬英九的領導同樣難辭其咎。在這個偶爾需要強硬手段的時候,他無法描繪出更有希望的未來;更糟的是,他常常為了回應反對聲浪和媒體批評就政策轉彎。這都顯示了他的優柔寡斷。
  民眾的不滿首次在六月時升高,當時馬英九調漲了由政府補助的電費。儘管台灣的國營電力公司台電已損失了數億元,卻鮮少台灣人民能夠理解箇中原由,而面對民眾的怒火,馬英九便將原先預計於十二月執行的第二輪電價調整,延後至明年實施。
  人們也擔心退休金制度將在二十年內走向破產,馬英九卻因唯恐引起短期不滿,而無法強硬地大幅提高保費;而當他確實嘗試呼應那些形成廣泛政治中心的台灣人時,卻又時常與他政黨的核心支持者所希望的背道而馳。隨著民眾抱怨退休的公、教、軍是特權團體,行政院於是宣布裁減三百萬元以上的年終獎金,影響範圍大約有381,000人;棘手的是,退休軍人是國民黨最熱切的支持者,而現在當中部分的人威脅要上街遊行、並在這個計畫終止前不再投票給國民黨。同時,馬英九的清廉形象,也因為行政院秘書長的貪污而蒙塵。
  國民黨的分裂也逐漸浮上檯面。最近,著名的立法委員連勝文就批評馬英九的經濟政策讓台灣變得貧窮,並說於此成長疲乏時期,任何一個在位者再好充其量也只是個「丐幫幫主」而已。
  但下次的選舉還在四年後,近期之內,有意競選總統的人不會嘗試擊垮馬英九、或甚至掩蓋過他的鋒芒,畢竟,他們也不會願意承擔國家經濟問題的責任。沒有任何預兆顯示馬英九的政策將會或應該改變,但他的信用卻是江河日下。

來自印刷版本│亞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竹亭留客,遊墨存痕。